查看原文
其他

战争有风险投降需谨慎 看看日本是怎么残忍对待战俘的

2017-05-28 百科解密 互动百科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期,作为法西斯轴心国之一的日本在亚洲和太平洋战场势如破竹,基本上没有遇到大的阻碍。持续的作战胜利带来的结果就是战俘越来越多。在战争前期,日本处理战俘的办法基本都是残忍杀害。比如,著名的南京大屠杀就是日本杀害了30万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和投降的官兵。


南京大屠杀


随着日本在亚洲和太平洋战场的战线越来越长,战俘也越来越多。对于日本来说,如果还是枪杀战俘,耗时耗力耗弹药不说,还容易遭到国际舆论的谴责(小编感觉日本有点多虑了),最主要的是如果大量的尸体处理不好容易滋生传染病,给日本军队带来很大威胁。

最后日本想出了一个一举两得的办法:把战俘运回国内从事劳动生产。日本是个小国,人口有限,战争爆发后,大量的日本青壮年随军队开赴前线,国内劳动力严重不足。

从1942年开始,日本从亚洲和太平洋各岛屿通过船只将大量战俘和一些平民一批批的运回日本国内。在运输途中,由于船只生存条件十分恶劣以及日本残忍的管理制度,使得战俘的死亡率极高。



日本人为了在船上装载更多的战俘,将船舱隔成两层,每层再用隔板隔成三层,人叠人、活动空间很小,战俘们在航行过程中没办法站立,只能坐着。船上空间很小,一旦有传染病出现,一船的战俘可能都难于幸免。此外,日本人不会给战俘们供应足够的食物和饮用水,每人每顿只能分到一小杯米饭和一小杯水,船舱里常常会出现几个人为了多抢一口吃的而互相残杀的现象。

船舱里的排泄也是个大问题,虽然日本在甲板建了简易厕所,但是很多患病的战俘在船舱里动弹不了,只能就地解决,船舱里的气味可想而知。

  船上的战俘除了死于船上的恶劣环境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死于盟军潜艇的炮击。为了削弱日本的运输能力,盟军经常会对日本船只进行打击。国际红十字会规定,运送战俘的船舶要在船舶显著位置印上红十字标记,以防被误击。但是日军拒绝在轮船上打红十字标记。因此,死于盟军炮击的战俘也不在少数。关于到底有多少战俘死在日本手上,至今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

(全文完)


更多历史文章,请关注下载百科解密APP


转载请注明来源互动百科(hudong_baike)


大家都在看↓↓↓

咱们的钞票上印国家领导人头像 这个国家印的却是中国人!

当年的屈原可能不是投江自杀 而是采用了一种特别的下葬方式

民国教授的高薪生活 工资快赶上蒋总统!

英国人玩了一次二战最著名的骗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